樓市苦寒冬久矣。始于去年三季度,幾乎橫掃房地產市場的冷鋒,能否在虎年春天有所收斂,是各方普遍關心的話題。天貓好房“探春”百城樓市企劃,直擊行業痛點、聚焦用戶所需,推出“三問樓市”系列報道。
樂居買房 高高 發自北京
2022年房地產進入黑鐵時代,“要么死、要么活”,一聲響語道出了無數地產人的無奈,相對購房客的靜觀,房產行業的博弈進入了白熱化狀態,今年春天看房企們都在如何應戰?
不如意的開局成績單
今天已是農歷七九的第五天,春已至而河未開,新春伊始,房產市場卻依舊起色不大。
據近期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數據顯示,今年1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61.8億元,同比下降23.1%,其中銷售額超百億房企僅有15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4家; 截至2月8日,已有A股64家房企發布業績預告,虧損27家,占比高達42.2%。
據悉虧損的房企有新華聯、中天金融、財信發展、世聯行、國創高新、*ST云城、天房發展、華夏幸福等。虧損原因主要包括市場競爭加劇,項目降價銷售,去化速度未達預期, 2021年竣工項目數量減少;物業出租率下滑等等。
盈利的房企包括大悅城、渝開發、榮豐控股、津濱發展、泰禾集團、華僑城A、萬通發展等。然而,這些房企雖然在盈利,但利潤規模卻已不能與從前相比,盈利原因也不外乎以前早已計提較多資產減值損失;公司節約開支,對各類費用支出及固定成本進行嚴格控制等等。
國央企多收并購
在收并購發債、貸款等政策支持下,近期央企、國企收并購動作較為頻繁。
近日,中糧大悅城和招商銀行簽署了100億元并購融資戰略合作協議,大悅城本次所獲額度將用在地產并購業務上。
華潤置地與其所屬萬象生活分別與招商銀行簽署了并購融資戰略合作協議,招商銀行將分別提供二者200億元、30億元人民幣的并購融資額度,全部用于地產并購業務。
另外中海用37億元收購了雅居樂、世茂所持有的廣州利合股權;中海宏洋也收購了雅居樂義烏、徐州等項目。
中小房企勇“自救”
部分中小房企則通過變賣固有資產、資產重組、開拓融資渠道等方式應對現金流壓力,以求度過此次寒冬。
榮豐控股通過出售重慶榮豐股權以及完成威宇醫療地資產重組,實現了業績增長;萬通發展也由于在報告期內已經轉讓公司固有資產,實現了2021年度扣非后凈利潤增長;*ST新光也因前期與南京汐圃園商務咨詢管理有限公司等部分債權人達成債務重組協議,因此產生債務重組后的收益。
“復工復產保交樓”
如今現金流已然成為房企賴以生存的保障,房產交付更是民生關注熱點。1月20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了2022年的重點發力方向,要堅決有力處置個別頭部房地產企業項目逾期交付風險,首次強調“增信心、防風險、穩增長”。近期住建部也表示要堅決處置逾期交付風險,各地紛紛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
在此形勢下,房企老板們使勁渾身解數,力求“復工復產保交樓”!
許家印發表《保交樓是恒大關鍵之戰,我們必戰必勝》重要發言,表示“春節后,我們首先要迅速啟動保交樓項目的全面開工,到3月底的時候,包括北方嚴寒地區在內,要達到80%-90%的保交樓項目全面工效達標。”
奧園董事會主席郭梓文也要求各區域正式進入全力保運營、保交付和基金兌付戰時狀態;
面對資金流動性困難的佳兆業,將“保民生、保交付、保品質”作為公司當下重點工作之一。
……
與此同時,保交樓的相關融資也獲得了投資者支持。前不久,萬科對外公布,公司已經完成發行本年度第一中期票據,金額為30億,募集資金擬用于旗下5個住宅項目的建設開發。
由此可見,為保證房產正常交付,政府、房企、金融機構等多方都在共同努力,這一系列操作很大程度上可以沖淡購房者的觀望情緒,燃起買入信心。
縱觀樓市,從各種回暖的猜測,到現今扶持措施相繼出臺,房地產最艱難的時期或許正在遠離。不可否認黃金白銀時代不再,但現在也不失為一個窗口期,熬過最黑的夜,才懂得如何更好地前行。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行業階段性調整并非第一次出現,地產人還是要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真書寫黑鐵時代這一難度考卷!(完
樓盤點評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