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市住建委官網數據統計,2023年4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13928套,環比上月網簽套數下降37.24%,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18%。按照網簽數據會相對市場反應更滯后,這波“小陽春”接近尾聲已是不爭的事實了。
實際上,北京二手房網簽量會在4月份回落也是可預見的事情。今年春節提前,使得今年的“小陽春”高峰集中在3月體現,3月二手房住宅網簽總量達到22192套,環比2月增幅44.9%,2023年一季度二手房住宅網簽總量為45815套,同比去年增幅23%。在此基礎上,4月網簽量后勁乏力也在預料之中。
據了解,今年是北京“幼升小”近幾年來的最高峰,為了能把握學區置換需求最后的窗口期,春節之后至各區幼升小報名前期則成為二手房流動的關鍵期,疊加前期房產回暖趨勢,北京一季度特別是3月的二手房住宅網簽量“水漲船高”也在情理之中。
隨著這部分需求的釋放結束,市場轉入平淡,但由于業內外對市場能否持續回暖、繼續提振市場信心有較強的預期,使得各界對后續樓市走勢關注度頗高,也對是否還有更多政策出臺有較多猜測。而此前北京出臺的“帶押過戶”政策力度,市場顯然沒有買賬。
但,北京土地市場的“小陽春”并沒有結束。
在5月6日剛剛結束的土拍中,北京豐臺區青塔地塊及大興區西紅門地塊兩宗地均被超過10家房企拼搶,雙雙觸及競買上限,觸發搖號環節,總成交價64.745億元,其熱度可見一斑。一方面優質地塊吸引力十足,一方面更是由于多數房企戰略布局轉向一二線城市,使得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熱度更高,也使得土地市場的“小陽春”得以延續。
4月1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到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調研,調研期間,倪虹指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承擔兩個支柱產業,一個是建筑業,2022年增加值占GDP6.9%;另一個是房地產業,2022年增加值占GDP6.1%,兩個支柱合起來占13%。把兩根柱子穩住,對穩定經濟大盤有重要意義。要充分認識到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位置,增強責任意識。行業企業要充分發揮國民經濟“頂梁柱”“壓艙石”作用,自覺擔當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使命責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此背景下,多地延續了對房地產松綁的政策,與此同時,今年以來,集中供地城市的地塊入市頻次加快,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內部之間的分化持續加劇,一面是十幾家乃至幾十家房企拼搶熱地,一面是底價拿地甚至流拍。房企拿地依然謹慎,諸如北京、杭州等一線城市、重點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小陽春”沒有結束,但鄭州、長春等城市卻依然處于冬季,城市分化加劇的格局短時間難以改變。
樓盤點評
寫評論